line分享好友

分享給LINE好友 !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產官學齊聚 ESG論壇5/9登場

 

《碳求中和》救地球

產官學齊聚

ESG論壇59登場

「創造優質人生」

-低碳經濟發展基金會告訴您-

中時「綠活淨零、領航永續」ESG論壇即將於59日於台北君悅酒店登場,邀請包括新光醫院、台灣房屋、暨南大學、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帝亞吉歐集團、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綠能協會以及前內政部部長李鴻源等專家到場發表專題演說、分享各領域ESG相關進程。

這場ESG論壇將由《中國時報》社長兼總編輯黃樹德主持,將邀請台北市長蔣萬安到場致詞,分享台北市政府ESG整體的規畫與成果。重頭戲則為產官學界各領域專家學者到場發表ESG專題演講。

例如台灣房屋總裁彭培業講述「企業ESG+社會責任」;暨南大學校長武東星演說主題「SDGs與大學教育創新實踐」;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皇珍博士也將到場以「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後企業的挑戰」為題進行分享。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發表「醫院ESG與健康永續」專題分享,指出新光醫院一直關注永續醫院與ESG議題,更是第一家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的醫療機構,並朝著全台首家淨零排放醫院邁進。

Johnnie Walker聞名世界的帝亞吉歐集團將由公共事務部總監謝翠娟到場發表「酒業的永續發展:帝亞吉歐2030社會願景」專題,分享作為全球酒精性飲料領導企業的帝亞吉歐(DIAGEO),如何以集團「2030社會願景」(Society 2030)的ESG十年行動計畫,積極回應永續議題,持續履行「理性飲酒」、「社會共融」、「環境永續」等三大目標,全方位實現集團永續發展。

富蘭克林投顧資深協理梁珮羚分析如何著眼2030年前淨零轉型逾12兆美元的龐大商機,透過基金主動式選股操作,於再生能源、廢棄物及水資源管理、永續交通、永續農業及林業等氣候變遷投資主題發掘投資機會,並透過全球化及多元布局降低單一產業的波動風險,預先卡位低碳經濟下的市場贏家,把氣候風險轉化為長線獲利契機。

另外包括前內政部部長李鴻源、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蔡佳晋理事長也將與黃樹德社長針對ESG議題進行交叉討論,精彩可期。活動全程免費,邀請民眾到場參加,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UEZ6WGMd7bNzioAC6

 

世界地球日 環團喊話準總統 2028無煤中火

 

《碳求中和》救地球

世界地球日

環團喊話準總統 2028無煤中火

「創造優質人生」

-低碳經濟發展基金會告訴您-

422是世界地球日,蔡英文總統依往例在總統府接見環保團體,逾30個環保團體昨上午集結在立法院前,並立起3公尺高的大型黑色球體及「竹山媽大偶」,呼籲跨黨派立委提案支持2028年前「無煤中火」,也有環團要求,520日前制定完成碳費費率。面對淨零轉型議題,準總統賴清德強調,將積極推動淨零轉型5大策略。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與30個民間團體,一早集結在立法院群賢樓前,訴求中南部人不能再苦等11年,要求新國會支持台中火力發電廠無煤時程從2035年提早至2028年,國民黨立委洪孟楷、羅廷瑋、楊瓊瓔、游顥、馬文君;民進黨立委劉建國;民眾黨立委麥玉珍、陳昭姿等人,都到場表達支持。

多個環團也發聲明,要求520日前制定碳費費率,且碳費費率每公噸500元起徵,同時公開碳費審議會會議紀錄,並盡速公布碳費相關子法,完善配套措施。

蔡英文總統昨下午在總統府接見環保團體,主要談論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四接)問題、反對晶鼎焚化爐開發案、動保警察等多項議題,環團也將90件建言轉交給與會的準總統賴清德。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表示,協和電廠占全國總發電量僅約1%,現在卻堅持要建天然氣電廠,質疑如何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今年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得主吳麗慧訴求彰化濁水溪口劃設國際級國家溼地,她轉述,賴清德並未正面回應此議題,僅提到台灣面對光電、風電問題,但她認為當初政府如果不拖延、直接劃設,就不會面臨這些狀況,只是把問題丟回來而已,直言此次會面「可以接受,但不滿意」。

 

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寄望準環境部長彭啟明 期待淨零承諾新氣象

 

《碳求中和》救地球

寄望準環境部長彭啟明

期待淨零承諾新氣象

「創造優質人生」

-低碳經濟發展基金會告訴您-

在眾多評議中,內閣大黑馬無疑是環境部長人選彭啟明。

原任環境部長薛富盛壯志未酬,甚為可惜,然候任環境部長彭啟明出身氣象領域,是最接近氣候變遷政策的人選,涉獵多元身分,斜槓再斜槓,富有創意與執行力,故外界雖可能稍感陌生,卻仍屬可寄予希望之人選。尤其環境部初設(去年八月),在既有的環境事務外,氣候變遷法之通過是重中之重,諸多氣候政策尚待落實,例如,淨零目標如何確保實現?碳費可否達成減碳目標?均是橫亙在前的艱鉅挑戰。

 正值世界地球日,謹提供以下數點意見,供新任彭部長及各界參考。

一、認真面對淨零困境,檢討現行政策,有效減碳、增匯

蔡總統雖曾表示「二二四年以後就不關我的事」,就任期而言,或有所本,但就政策延續而言,則能否誠實面對,策勵精進,更有待後繼者圖強進取。台灣能源政策錯誤、亂象叢生的問題,雖非環境部直接造成,但環境部有責任以氣候視野,融貫在各項環境政策之內,重整內閣相關政策。例如,以核養綠公投結果以及非核政策應即務實調整,活化環境基本法的各項精神,使環境部成為氣候法治的奠基者,不僅預算得以用於有效減碳,執法也有更高標準可倚。

二、減碳與轉型雙軌並重,應力求公正有效

當前台灣各界對於碳費之徵收莫不投以關注,儘管根據「共同但有差別原則」,政府擬先向「用電大戶」收取碳費,但碳費之高低事關企業營運,政府應該「取之有道」,「道」就在於公平正義。直接碳排的最大宗台電繳得少,責任低,用電者是間接排放,責任重,就不符合這個「道」。而為了預防「漂綠」及綠色通膨攪亂社會人心,碳費的徵收也必須有「可得確定的預期」,必須及早確定、有序推行,以減碳實績為基礎,減少不必要的干擾。

三、大膽訂定減碳總量,政府齊心合作推動

政府已經公布淨零目標,但眾所周知我們離目標很遠。環境部責無旁貸,必須在高碳的能源結構下致力減碳,以免落隊。社會關注碳費固然可喜,但事實上碳費僅是諸多氣候政策的一環,碳交易、自然碳匯、減碳技術等環環相扣,必須以務實的態度加以因應,並且依法嚴加管考。比如,目前環境部設定的二年減量廿五至廿八%,流於空洞,若無嚴謹的標準與執行力度,根本無法達成。各部會的本位以及被動,有賴積極溝通與數據論述,環境部應承擔承上啟下之責任,成為內閣的氣候政策軸心,而不是依附經濟需求而已。

四、氣候教育與法治應該得到重視

環境部的成立,承載了國人的深切期許。原本以防治、工程為主的環境業務,首當其衝,環境部人員本身的能力建構及橫向的部會溝通,是當前重要的事務。新任環境部長出身環境教育人員,曾取得認證,深刻體會環境教育之重要,應可大力推動中央及地方的氣候教育,連同氣候法治,建構淨零時代的新型公務能力。才不會再出現講到氣候人權,環境部無人涉及的窘境,也不會出現文化部認為環境教育不屬於文化事務這樣的矛盾。換言之,新政府必須有「氣候視野」,才能有「氣候企圖心」。推動「氣候目標」,環境部應該先「正己」才能「化人」,必須「盡己」才能「服人」。比如,環境部自己的「碳盤查」與「碳足跡」就不能忽略。

環境部長人選出現大黑馬,我們深刻期盼是真正的一匹好馬;好馬識途,台灣的有效減碳路徑與氣候願景,尚待新任部長博採眾議、堅定目標、厚植能力、貫徹執行,或仍可期於有成。

 

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

旅遊零售業ESG模範生 昇恆昌完成碳盤查查證

 

《碳求中和》救地球

旅遊零售業ESG模範生

昇恆昌完成碳盤查查證

「創造優質人生」

-低碳經濟發展基金會告訴您-

全球環保意識抬頭,「淨零碳排」更是各國首要目標,環境部去年公告特定行業別及大型製造業,需在今年四月卅日前完成碳盤查,非法規規定的昇恆昌去年底自主完成碳盤查,並在今年世界地球日前完成查證作業,獲得國際第三方單位英國標準協會(BSI)的查證肯定,同時以行動投入ESG(環保、社會責任、公司治理),堪稱是旅遊零售業界的模範生。

昇恆昌已針對物流保稅倉庫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並通過第三方外部單位查證,於世界地球日前舉辦「昇恆昌物流保稅倉庫溫室氣體查證授證典禮」,由BSI協理簡慧伶代表授予查證聲明書,昇恆昌執行副總常春媚代表受證。

常春媚表示,溫室氣體排放盤查就像減肥瘦身,了解自身碳排放量及碳足跡,才能做具體的減碳規畫,持續落實永續策略。

 昇恆昌也預計今年度第三季結束前將自有建築物全數碳盤查完畢。


昇恆昌指出,去年同仁自發性舉辦近四百場志工活動,更認養廿二公里、超過全台灣百分之一的海岸線長度,也在全台據點設立綠色商品專區,去年更獲得經濟部Buying Power採購獎首獎的肯定。

此外,昇恆昌也從核心本業的紙袋及商品包材出發,鼓勵消費者減少使用一次性紙袋或購物提袋,去年減少耗用紙袋三四萬枚,還邀請不同產業的合作夥伴,讓更多人、企業發揮影響力與資源,目前已共同執行五六二次綠色行動。

2024年4月22日 星期一

彭啟明:碳中和產值比半導體大

 

《碳求中和》救地球

彭啟明:

碳中和產值比半導體大

「創造優質人生」

-低碳經濟發展基金會告訴您-

教育部補助成功大學8000萬建置全台首座「碳中和新世代培育基地」20日揭牌,未來將培育淨零轉型所需專業人才與技術,推動國家綠色轉型。準環境部長彭啟明致詞說,他個人認為,碳中和產值比半導體大,期許成大碳中和基地為年輕人找到新創機會。

氣候變遷對環境威脅愈來愈大,2050淨零型轉是台灣目標,成大「碳中和新世代培育基地」將整合台南大學、南臺科大、崑山科大及嘉南藥理大學等資源,培育相關人才。這也是成大繼2021年於安南校區成立全台首座負碳排示範工廠後,進一步成立基地培育碳中和產業所需人才。

昨天包括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奇、國際能源總署前署長田中伸男、準環境部長彭啟明、成大校長沈孟儒、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李世光、中油董事長李順欽、聯合國永續農業專家羅揚銘等人共同揭牌。

被外界視為內閣大黑馬的彭啟明一開口就幽默說,「今天看到報紙做很大,嚇一跳」。他說,此行是代表台灣氣候聯盟出席,強調氣候變遷下,一定要落實氣候科技,但從科學(科技)到商轉,有許多環節要克服,除政策支持外還要有民間投資、參與。

他個人認為,碳中和產值比半導體大,能源產業也很大,期許成大碳中和基地為年輕朋友找到新創機會,也讓老師研究成果能與國際氣候等相關產業連結。

沈孟儒強調,成立碳中和基地是因應未來環境變遷與能源問題做準備,揭牌只是一個起點,日後會在碳中和議題做更多努力。劉孟奇表示,該基地聚焦能源管理、節能應用、減碳製程、碳捕捉等與產業轉型有關技術,也整合多所大學資源開設課程,累計逾300人修習、培育51名種子教師。

 

綠色金融 ESG發展最佳推手

 

《碳求中和》救地球

綠色金融

ESG發展最佳推手

「創造優質人生」

-低碳經濟發展基金會告訴您-

隨著全球極端氣候的日益衝擊,綠色議題於各產業發酵,尤其金融業是世界邁向淨零排放的重要關鍵。台灣最早自民國106年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1.0」、109年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直至111年發布3.0,引導金融機構支援綠色及永續發展產業,協助台灣轉型成為綠色低碳經濟的綠色生活。

 為了要落實環境永續,人們必須將視野放得更廣更遠,因此「綠色金融」成為最佳解方。「綠色金融」是以永續發展為基礎,友善環境為目標的金融商品及服務,並且可以同時滿足環境保護與資本主義,達到雙贏的局面。它的運作是藉由個人投資、企業貸款、銀行發行之金融產品,將資金投入永續發展的項目,以實際行動減少氣候變遷帶來的負面影響。


最一開始,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1.0」的目的,在於鼓勵金融機構投資及融資綠能產業,並持續發展債券市場,促進綠色金融商品及服務,要求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揭露ESG;「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則是將措施再更精進,強化ESG品質及內容、支持企業投資對社會與環境有實際改善效益的計畫等。

而最新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主要概念是整合金融資源,並強調更全面性的整合及協同作用,打造綠色金融生態圈,包含企業、金融機構、監管機關、客戶、投資人、倡議組織等各方,一同實踐綠色金融的永續發展。

環境永續成為全球運動,而具有強大影響力的金融產業,則成為關鍵的一環。因此,「綠色金融」可以將各方資金導向永續發展的事業項目中,讓金融投資獲得報酬的同時,還能減少環境的負面影響,實質達成雙贏局面。

 

森林碳匯 有賴原民氣候勞動力

 

《碳求中和》救地球

森林碳匯

有賴原民氣候勞動力

「創造優質人生」

-低碳經濟發展基金會告訴您-

為應對氣候變遷對全球生態環境、人類生存的威脅、台灣國家安全及永續發展的影響,政府制定「二淨零排放」的政策目標及十二項戰略行動計畫,其中「自然碳匯」是林業人士最為關切的議題。

自然碳匯中,森林碳匯占了極重要地位。台灣森林覆蓋率高達六成,不但是地理與生態上的「自然護國神山」,更是因應氣候變遷威脅下的「氣候護國神山」。在談台灣的森林碳匯、自然解方之前,是不是應該先看「誰」是維護、保存這片「護國神山」的主要角色?腦中最先出現的印象,應該是跟森林關係最密切的原住民族,以及仰賴這片森林工作的「原住民森林工隊」。

台灣國有林面積為一八四萬公頃,而原住民傳統領域面積為一八萬公頃,事實上原住民傳統領域就等於國有林面積。台灣人工林面積為四十二萬公頃,而原保地廿六點四萬公頃的面積中,林地有近廿萬公頃;森林碳匯的人工林經營成效,原保地是成敗關鍵。原住民對傳統領域的維護與保存,才讓台灣森林碳匯得到永續。依據調查,國民政府遷台初期,原住民從事農林漁牧的人口占了百分之廿七,四人中就有一人,如果說台灣林業是由原住民勞動人口撐起的也不為過。

 我們受惠於原住民族對氣候變遷的貢獻,然而又是如何回饋、對待他們呢?從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前身為林務局)民國一一二年的預算中,用於「原住民族地區」的經費只有五九萬元,占該署總預算七十五億元的百分之一不到,幾乎可略而不談。事實上,該署每年的媒體宣傳費用就達三一五萬,有無合理的對待這群原住民族森林工隊?

依據勞動部一一二年原住民勞動力調查,原住民從事農林漁牧的比率為百分之十五點六,雖較最初的百分之廿七下降,仍比全台的百分之九點一高,原住民族仍是林業主要勞動力來源。另外原住民每月平均收入,位於二至四萬元間者高達百分之六十二點五,相較台灣平均薪資五點八萬餘元低了不少。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近年每年造林面積都少於二百公頃,撫育面積為二千多公頃,即使以人工林四十二萬公頃面積相比都不到百分之一,相關經費每年僅約九千萬左右,可說是「不務正業」。不重視造林業務,也可從林業勞動者的低工資看出;勞動部公布之各行業平均月薪,農林漁牧的平均月薪遠低於營建構造工,甚至比「體力工」還低。

森林覆蓋率與台灣相近的日本,依其林野廳「森林白皮書」揭露,林業工人平均月薪約合新台幣五萬元,平均日薪也比日本最低時薪高出不少。呼籲政府應以「原住民氣候轉型正義」為思考,對於最主要的森林維護者原住民森林工隊,回報以更高的薪資與報酬,乃是提高森林碳匯的核心課題。

 

全家永續創新大賞 金牌獎獨得10萬

 

《碳求中和》救地球

全家永續創新大賞

金牌獎獨得10

「創造優質人生」

-低碳經濟發展基金會告訴您-


永續生活當道!全家便利商店(簡稱全家)除了提供優質服務外,也將永續環境的理念導入營運端。去年(2023)除首屆「全家永續創新大賞」,吸引超過百家永續創新團隊參賽,於是今年全家宣佈第二屆「全家永續創新大賞」徵件活動開跑,入選團隊有機會於2024年下半年與「全家」展開測試合作,更有機會獨得最高10萬元獎金。

 2023年起,全家發起「全家永續創新大賞」提案競賽,邀請社會創新團隊共創可持續的永續模式,從小規模13家店開始測試,最終期許能將永續IDEA逐步發展為全台4200家店的規模。

「馳綠國際」於首屆競賽,與全家合作推出全台第一雙在地咖啡渣全循環運動襪,傳達對土地的關懷與深情,也將5%收益捐至「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強化環境教育;另一測試團隊「甘樂文創」,則將舊衣回收製成「循環購物
袋」,並建置易操作的線上租借機制,深入扎根環境教育。

第二屆「全家永續創新大賞」徵件活動正式於49日啟動,只要年滿18歲以上的青年組隊報名,提案主題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相關,且能直接或轉化運用在便利商店及相關利害關係人,都歡迎將相關創意解決方案(包括:技術、服務流程/社會設計或產品創新等),報名投件。

 預計6月中進入決選,入選團隊有機會於2024年下半年與全家展開測試合作;提案賽決選成績優異的團隊,更有機會獲得獎金,金牌獎10萬元、銀牌獎5萬元、銅牌獎3萬元。實作測試期間亦提供全家廣宣資源及相關測試費,有志推動永續解方的單位可踴躍投件,徵件活動至53日截止。